【做錯事的背後,是說不出的難】
夜裡傳來一個中年男性的懺悔:
「我怎麼變成自己最不齒的人?」
他是我在寫失業一書的受訪者,時不時會傳來最新動態,我對他的狀況滿了解的。年輕時,他是典型的天之驕子,台成清交這類頂尖大學理工研究所畢業,進的都是像台積電這樣的大企業,薪水優渥,前途光明。後來有一波到中國大陸工作,他覺得應該去闖一闖,跟著去了,並且娶妻生子,妻子也很優秀。
哪裡知道台商變港商,再變成百分之百陸資,他就被辭退。回台時,已經事隔10年,人事變遷,謀不到職,到處碰壁。這兩年鐵了心想考公務員,都快50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可是妻子找不到好工作,孩子還小,他只得一邊上班一邊讀書。這個年紀,腦力不如年輕人,還要熬夜讀書,是極大的挑戰。
他評估之後,認為私人企業太操,沒法留時間與體力讀書,就盯著公家機關想當聘雇人員。為此還考了一張執照,我考過,不到10%的錄取率,他居然一次就考上,看起來的確是K書的料!即使如此,卻競爭不過沒有執照的年輕人,教過他的教授跟單位熟,嘲笑他是沒有背景、沒有後門,本來就沒他錄取的份。
磕磕碰碰多次之後,終於讓他找到一個國宅類似總幹事的位子,事後才發現必須24小時待命,隨時都有住戶帶著各種疑難雜症找上門,搞得他更沒法讀書。問題是全家沒人同意他辭職,說還不是有人一邊工作一邊讀書考上的。後來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他被新冠確診,必須就醫與隔離,妻子才同意他離職。
這次終於讓他找到坐辦公桌的工作,需要專業知識,不是一直有工作來,他跟主管商量好,沒事時讓他能讀書。不到一個月被檢舉了……主管當然不能再保他,而且反過來盯他死緊。對於檢舉的人,他一點都沒有責怪,反而覺得丟死人,罵自己是「時間小偷」、「占公司便宜」,還說做過高階主管的他—
「什麼時候開始幹起這種偷雞摸狗的事!」
唉,一塊錢逼死英雄好漢,人窮就是會跳牆,都顧不了下一餐了,哪裡還顧得了職場的倫理道德?接著他跟我再講了一個法師的例子,他們熟識,法師有一次跟他抱怨,請一位工讀生管理書籍,後來發現一得空,工讀生就在讀學校的書,他很生氣,說這位工讀生會損福報的。他聽了之後說:
「法師在說的時候,我一直覺得他是不是在說我?」
可以想見他的罪惡感有多深。後來再聽到有兩位公務員跟他抱怨一個國防役的年輕人,說年輕人上班時都在準備公職考試,工作品質很差。不久年輕人考上公職,他們更加不諒解他。這讓我這位中年朋友得到兩個結論:
1. 網路說一邊上班一邊讀書,是騙人的,因為工作一定做不好。
2. 一邊上班一邊讀書的結果,是背後留下罵名,多年都洗不掉。
我不免想起同學30多年前的例子,她男友的父親是部長的機要秘書,權力之大可想而知,安排她畢業後到部裡做工讀生,在一樓大廳櫃檯,我每次去找她,都看到她把書大喇喇地攤在櫃檯上,一點都不掩藏。即使到今天,我有時到一些公司,仍然會看到相同景象,第一個直覺都是他背後有靠山,不可待慢。
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認為這沒啥大不了,沒工作時看自己的書,又沒礙著別人,有什麼不對?可是這位朋友做過大企業的高階主管,明白這是錯的,一旦被檢舉,便感到道德與信用這整座山完全崩塌。可是由於他自失業之後,一路走來的過程我都明白,真的無法用任何道德的評價來加於他身上……
更何況當他跟我說非考上公職不可,我就更默然。他說自己現在的心態是,當不當老闆無所謂,幹不幹大事也沒關係,但是—
「有薪水栽培小孩、有退休金安老才是真的。」
回首過去的近50年,這位朋友哪一天不是兢兢業業、全力以赴?從小認真讀書、考上名校、讀理工熱門科系,畢業後進大企業拼命工作,接著沒待在舒適區安逸過日子,跳出來冒險,到中國大陸闖盪十載,還娶了能幹的妻子,哪有在混呀?失業後,忍著屈辱,彎下腰到處找機會,能做就做,哪有面子可言?
到了今天,居然為了偷偷讀書被檢舉,我相信他心中有很深的感慨,想問自己這一生到底哪裡做錯了?也許,這就是命!我是活越大年紀,越沒有「是非」與「對錯」,反而會去看到背後的「難處」,該留給人空間時,就別把事情說絕了、把人逼死了。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說不出的秘密,以及背負的辛酸。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儘量做到—
1. 不了解真相前,先不做評價
2. 給人一步退,留人一碗飯吃
3. 人生沒有對錯,只有不得已
感同身受別人的難,我們才會真正學會寬容,也才會獲得道德上的自由。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
「成 大 研究倫理課程」的推薦目錄:
成 大 研究倫理課程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要自己獨立收案,可能需要面臨 IRB 倫理委員會的仔細審查,也可能面臨研究資金不足的問題等等;至於其他路徑,過往可透過國衛院健保資料庫,針對一些議題去進行分析,但現在健保資料分析的門檻越來越高;而過去可能透過 case report 進行升等,但現在幾乎不被醫院所認可。
⠀⠀
在這樣的狀況下,如何讓自己可以符合升任主治醫師的條件,或讓有更多發表來爭取研究資金,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都是很重要的武器。
⠀⠀
⠀⠀
【⚠️ 報名倒數】 即將額滿,名額僅剩「個位數」!
⠀⠀
這堂課以發表為導向,不僅帶你深入了解論文產出的必經過程,還手把手教你畫出投稿等級的圖表,協助你將寫作、發表效率最大化。
⠀⠀
🔹最新活動|8/22(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立即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從「為什麼」出發,才不會在數據森林裡面空手而回。
⠀⠀
蔡校長緊抓著這樣的核心概念出發,目標是產出一個 SCI 等級的 meta-analysis,而以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式,大概是成人學習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了。在這樣的架構底下,當然就要選擇功能足夠又最有效率的統計軟體,至於複雜的統計觀念,只要聚焦在發表可能會使用到的內容即可。
⠀⠀
⠀⠀
▎以發表為目的,如何搜尋文獻?
⠀⠀
當學習完方法後,等於是學到如何處理收集到的原料,接下來,搜尋文獻就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是非常花時間的一個步驟,搜尋本身必須同時具備深度與廣度。
⠀⠀
曾醫師透過自己的經驗,去分析如何分辨議題的熱門程度,在適當時機調整關鍵字的設定,且傳授自己對於搜尋結果的調整策略。最重要的是,如何篩選文章,其中的一字一句,其實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
⠀⠀
🔔 年輕研究者的起步首選
⠀⠀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 不需跑 IRB
☑️不需花錢請助理蒐集檢體
☑️不需要砸錢一次一次的進入加值中心
☑️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醫療相關人員
☑️只要能組成研究團隊,還可擁有飛快的發表速度。
⠀⠀
🎊【年度回顧】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2020 年共 689 篇論文發表!
🎊2021 年 7 月新思惟校友總計 75 篇發表,其中 7 位是首篇論文發表!
⠀⠀⠀
⠀⠀
【 熱門課程 📣 統合分析工作坊 】
⠀⠀
無資源、沒經費、零基礎也不怕,因為 meta-analysis 論文容易寫、容易發,用自己的電腦搜尋資料庫的大數據,就能順利發表論文,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 立刻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成 大 研究倫理課程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二次剝奪——學術界需要的基進部落主義】
今天談談基進部落主義在教育體系中的缺席,其因果惡性循環的背景。我們理解的原運部落主義,從過去《高山青》提倡「回到出發以前的地方」,街頭戰鬥到部落出擊的脈絡,程度上因為政治權利/權力空間的開拓,拓展了原運菁英從祭儀到文化教育等層面的政治倡議內涵。當然,今天我們在說學術界需要基進部落主義,並不是說原本進入學術界的原運菁英沒有試圖改變現狀;而是透過這篇文章,我們要求更嚴肅、更全面的基進部落主義。台灣學術界使用的工具與方法,是否關注到原住民族與族群差異,是否積極主動從原住民族主體性出發,是否衡量其研究方法正當性、論述正確性;我們要求的是教育體系一直以來都當成點綴的族群主流化課程,應該正式成為主流課程,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皆是。
我們用google學術搜尋在一個下午的工作時間,查詢到橫跨醫療、運動、教育、語言、文學、音樂及法律等各種學門學類下,以「原住民/樂觀/天性」等關鍵字為研究論述的內容,時間則至少包含2000-2018近二十年,學校包含公私立大學與國民小學的龐大時空跨度。上次我們提到善意族群歧視(Benevolent racism)是一種主觀看似讚揚、實際上限縮且侵害了原住民族權益與製造刻板印象的舉動。當我們注意到善意族群歧視如此長期在各學門學類出現的現象,代表學術生產的流程、學術倫理的核心已經淪落到無法不公開譴責的地步。這些論者花了太多時間在關心原住民,卻沒有花時間反省自己的論述是否合乎正義,以至於當他們描述原住民族時沒有想到街頭與部落的血汗與生存困境,卻擅自添加烏托邦式的虛假圖像,認為原住民族群十幾族有某一種共通的特質,既可以治癒疾病、可以拿來觀賞唱歌跳舞、又可以拿來供他們批判原住民族人過於懶散、單純無知。反過來想,這麼好用的殖民式文明優越的視角,不必負擔輿論責任,甚至十幾年來成為學界通論式的慣習,不用一下怎麼對得起自己。
所以我們可以說,學術界對於原住民族樂觀天性的粗劣描述,在其語言背面暗示可逃逸的世界,是現代社會對原住民族價值觀毫無節制取用的結果,也是繼土地、文化語言之後的,在精神層面上的第二次剝奪。如同過去強勢文化挪用弱勢文化的現象,這種剝奪不是漸進式的尋路而往,而是肆意踐踏、開採原住民族人的精神資源與價值觀,文明自以為是的不聞不問構成了他們最大的情感濫觴,你幾乎可以想像到這些論者在寫出這些毫無用處的文字時,心裡充斥著高雅尊貴的探險者情感,彷彿他們攜帶方法與工具前來拯救眾人,我們在溝通之前就被論定價格、賤價出售——正如數百年前殖民者踐踏原住民族一樣。歷史總是重複,只不過征服者如今搖身一變變成充耳不聞的學術研究者。
請原諒我並沒有打算稱他們為知識份子。放諸台灣學術界,多數論者談及原住民族總是說著看似實際的福利政策與補助方法,鮮少談及歷史正義與尊重主體性,在各自的領域裡大談專業知識與原住民族系統研究,卻沒有一堂課教導他們看見原住民族人的真實處境,以至於在研究領域上,這些善意族群歧視可以大搖大擺的通過評審的眼光,向學術市場公開兜售我們「得來不易的同情」。事實是,我們從未有一個從原住民族主體性出發,審視學術界研究方法與工具的客觀機制,它與(從未出現過的)學術上如何尊重族群差異、平等看待原住民族自身系統知識的機制一樣,本來都應該是這個族群多元土地的基本要求。如今我們必須很悲哀的說,這僅僅是我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篩選的劣質品,在這前後有多少不顧原住民族尊嚴的研究,他們是如何流入學術市場、如何宰制原住民族知識架構的場域,我們完全沒有機會阻止。
學術界需要基進部落主義的介入。我們必須全面反省。
成 大 研究倫理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悔又疼痛的心緒。
一位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為所愛的人下最後決定的醫師。
●謝宛婷醫師為衛福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專家顧問與核心講師
●榮獲奇美醫學中心「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終身獎
●特別企劃:54個安心錦囊,讓病人及家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充滿勇氣,不惶恐、不痛苦。
當病人及家屬面對生命終點,他們的煎熬與困境:
●「醫師,我的家人雖然最後選擇不急救,但你一定要『救到最後一刻』。」
●末期病人渴望在家過世,但家屬卻因害怕而逃避……
●病人:「醫師,我不想用嗎啡止痛,這會上癮吧?!」
●病人苦苦哀求:「醫師,打一針讓我走了吧!」
●病人家屬:「醫師,你絕對不能告訴他病情!」
善終不只是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護,更不僅是撤除維生醫療設備,而是在每一個困難的決定之前,去傾聽、同理、尊重,並深入陪伴病人及其家屬的同在歷程,以及病人離世後,去陪伴傷痛的家屬,讓他們重新面對生命中的愛與連結,並且從中轉化蛻變。
善終沒有SOP,沒有公式,也不是只有選擇「放手」或「不放手」那般簡單。
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的謝宛婷醫師,讓我們看到善終過程的擺盪與揪心,以及每一個決策的艱難與掙扎。
那些不忍自己離世而讓家人心碎的愛與拉扯,那些盤根錯結、撕心裂肺的家族糾葛,那些一心以尋死作為解脫的孤獨靈魂,都在謝醫師專業又溫柔,如同大海般包容的梳理及接納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無比的勇氣徹底地實踐「幽谷伴行」的真諦,她堅定地接下醫病關係交付到她手裡的重量,她更堅毅地扛負起與病人共同分擔做決定的責任。
她教會我們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以及如何因為死亡而更加活出生命的精采。她說傷痛的母親叫做愛,她把無懼而真誠的心意留在每一個她所照護的家庭內,讓我們看見,風雨過後,終有彩虹。
作者簡介:謝宛婷 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
一九八三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
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
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
以演說、影視、各式文章寫作以及社會參與,傳遞醫療自主、醫病溝通、關懷倫理、生死哲學的理念與醫療實務經驗,本人與其服務的團隊多次受公視節目以及《康健》、《天下》、《財訊》等多家媒體雜誌採訪。學術研究以預立醫療決定、行為能力與心智能力、醫療自主權為主。論文散見國內外醫療與法律相關雜誌,也多次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
成 大 研究倫理課程 在 Chen Lil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Lily英文聊天術(口說課程):https://bit.ly/36I05CF
📚 Lily新制托福課程:https://bit.ly/2GIs3mC
【昆凌「中英夾雜」訪談】https://youtu.be/KeOj_i2qctg
【研究參與同意書下載】https://www.dropbox.com/s/3ot9dgv0lgovgnx/%E7%A0%94%E7%A9%B6%E5%8F%83%E8%88%87%E8%80%85%E5%90%8C%E6%84%8F%E6%9B%B8.pdf?dl=0
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幫助我畢業XD)
1. 你贊同我對「昆凌中英夾雜訪談」的想法嗎?
2. 你是如何判斷一個人「中英夾雜」是可接受還是不可接受?
ps. 這支影片是三個月前拍的,還沒搬家的時候。唉,等倫理審查等到都搬家了⋯⋯
Ref:
Fedric, F. (2005). Long-term effects of CS: clues to structural borrow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9(3-4) , 341-360
⁂⁂⁂⁂⁂⁂⁂⁂⁂⁂⁂⁂⁂⁂⁂⁂⁂⁂⁂⁂⁂⁂⁂⁂⁂⁂⁂⁂⁂⁂⁂⁂⁂⁂⁂⁂
ღ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nlilyy/
ღ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ennlilyy/
ღ 合作邀約:chenlilyofficial@gmail.com
⁂⁂⁂⁂⁂⁂⁂⁂⁂⁂⁂⁂⁂⁂⁂⁂⁂⁂⁂⁂⁂⁂⁂⁂⁂⁂⁂⁂⁂⁂⁂⁂⁂⁂⁂⁂
我是Lily Chen. 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 語言教育碩士
我的頻道分享語言學習方法、實境生活英文,以及留學、托福相關資訊
希望能藉由應用語言學的知識,讓更多人成為自信的bilingual(雙語者)
成 大 研究倫理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好書介紹
專訪: 王浴(前台大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內容簡介:
二十年臨床經驗與研究,最療癒人心的對話,最實用的靈性關懷手冊!
【我該如何說再見?說再見了,之後呢?】
《生死奧祕》為您揭開生死謎團 讓人生不留遺憾
當醫療到了極限,生命無法被治癒時,怎麼辦?
這時,我們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及生死問題,容易陷入死亡恐懼。
「這麼苦,人生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是我?我沒做壞事啊!這是報應嗎?」
「我還有好多事沒完成,還來不及享受人生,我不甘願!」
「五十年來的恩怨,我該如何原諒?」
「除了身體,我還有心靈問題……怎麼辦?」
「我該如何說再見?」
「我有高齡老母,該求生還是求死?」
「我可不可以不要死?」
「我聽到隔壁床往生前的喘息聲,是不是很痛苦?我會不會像他那樣痛苦?」
「如果我死了,會去哪裡?極樂世界嗎?師父你也沒見過或去過,如何讓我相信呢?」
面對這麼多關於生命與生死疑惑,該如何回應呢?
本書描寫十六個末期病人的生命故事,讓人彷若身歷其境,走過十六個不同的人生與生死課題。他們在與作者對話中,回顧自己的一生,對生命本質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療癒了對生死的恐懼,看見生命最精采的風景。
十六個生命故事,同時帶出十六種臨終學習課題,詳盡描述當一個生命從生到死的歷程,身、心、靈會經歷哪些階段的變化?瀕死症狀──四大分解與臨死覺知是怎麼回事?面對死生變化過程,我們要依持什麼?如何克服死亡恐懼,減緩臨終痛苦?最後,又該如何破繭而出,得到新生?
本書作者釋德嘉、釋宗惇等,從醫院走入社區的靈性關懷,有二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研究,結合西方安寧醫療與佛法立論基礎下,談實際的臨床生死。這是由台大緩和醫療團隊結合臨床宗教師,根據臨床研究經驗而發展出來、非常適合東方人的「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可說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善終方程式。對無法正視死亡、害怕臨終、且有諸多疑惑和恐懼的一般人來說,提供了完整的臨終與靈性照顧的方法。
作者簡介:釋德嘉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蓮花基金會諮詢專線諮商宗教師
‧蓮花基金會「本土化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及「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研習課程」講師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
‧三學苑住持
‧大悲學苑監苑
‧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宗教師
作者簡介:釋宗惇
‧大悲學苑住持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
‧台大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顧問
成 大 研究倫理課程 在 國立成功大學函 - 研究發展處 的推薦與評價
三、課程採事先報名,全程參與者(確實簽到與簽退),將提供. 研究倫理教育訓練證明第1場次3.5小時、第2場次3小時,. 於活動結束後2週內以email方式寄發。 四、課程規劃、報名 ... ... <看更多>